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策
作者:八宝饭      更新:2022-05-06 13:24      字数:2289
  在吴升旳强力干预下,鱼头城门大开,夔、麇两位司马入城,庸国众大夫在鱼君宫殿上摆下酒宴,赔礼道歉。过程当然没有那么简单,但各方看在吴升的面子上捐弃前嫌,算是握手言和了。

  元司马端着酒水来到吴升跟前“申大夫力挽狂澜,某为申大夫贺。”

  吴升饮罢叹了口气“至少浪费了一个半月啊,有这么多时间,虎邑、成山邑早就拿下来了,我们此刻应当正在征募各地军卒,就算不能为正卒,也当为羡卒,可将过去的羡卒转为正卒,咱们缴获了那么多战车,这个问题也不用考虑,如此,兵车可得三百乘。所缺修士,也可大肆招揽,除了百越之外,我也知道其他几个招募之处,可惜现在”

  元司马看了一眼正在相互致意的夔、麇、庸三国众大夫,道“恐怕不是一个半月的事,别看现在饮酒谈天,似乎欢笑如常,但”

  吴升点头“不错,生出了裂痕,想要弥补,岂是一日之功?真是心累啊”

  元司马建议“不要再三辞五让了,柱国之位,早些拿到手,才好早些施政,到时候名正言顺,谁敢不听?”

  吴升道“哪里是那么容易的?我入庸不过六年,又无宗族支撑,毕竟根基浅薄。别人看我芒砀山人丁兴旺,&nbp;&nbp;但多依仗连山、苍梧、阿傩三部,&nbp;&nbp;此辈部民,&nbp;&nbp;可为利刃,却不能为床榻,利刃只可加威,&nbp;&nbp;床榻才能安定人心呐。”

  这个道理元司马当然懂,因此道“有元氏、卢氏、卓氏支持,&nbp;&nbp;你还怕当不稳这个柱国?”他说的是自己、卢芳、卓吾子三人,&nbp;&nbp;都是吴升的坚定盟友和支持者。当然,&nbp;&nbp;司空易朴、国老庸子夫、寺尉庸季等,通常也会支持吴升,&nbp;&nbp;却并不如上述三家那般坚定。

  至于司徒钟固、典令庸藏就不好说了,尤其少傅言丙、监马尹庸思、左郎邢月等,必然产生了龃龉。

  要当柱国,&nbp;&nbp;依靠别家支持是必须的,&nbp;&nbp;但完全依靠别家支持,&nbp;&nbp;那就是无根之木了,&nbp;&nbp;吴升当然可以考虑以芒砀山和三部之兵强行威凌,但真要到了那个地步,&nbp;&nbp;恐怕元氏、卢氏和卓氏都会成为自己的敌人,这个柱国做着又有什么意义?

  所以吴升感叹心累,是真的心累,&nbp;&nbp;他唯一想的,就是庸国强大起来,&nbp;&nbp;将更多的地盘和人口纳入治下,方便自己攫取更多的资源,&nbp;&nbp;更好的保护芒砀山家园。

  宴席间,在吴升的主持下,&nbp;&nbp;三国对鱼国进行处置,鱼国北部包括鱼头城,并入庸国,以鱼头城为界,南部所有封邑村落由夔、麇瓜分,庸国得了三分之一土地和三分之二的人口,夔、麇则拿走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二的土地。

  三国同意整备兵车,&nbp;&nbp;半个月后出击虎邑和成山邑,在两地构建对楚防线,其中庸国出兵车一百乘,夔国、麇两国各出五十乘,&nbp;&nbp;合计两百乘。同时,三国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,完成第二支大军的组建,驻于鱼头城,共计兵车百乘,随时对虎邑和成山邑进行增援。

  吴升回到上庸,面见国君庆予,庆予搓着手不停道“多亏了卿在,否则寡人不知该如何处置,只能夙夜忧叹了。”

  吴升道“臣有言。”

  庆予连忙端坐,旁边的史官正趴在长案前削指甲,听说之后也连忙提笔,凝神屏息等待记录。

  庆予道“卿可备言详述。”

  吴升道“国之兵事,权当分明,军缁补给,责之司空,募集军士,责之国老,&nbp;&nbp;领军出征,&nbp;&nbp;责之司马。”今后啊,把权责要分清楚,后勤司空负责,募兵国老负责,至于征战,就别让他人瞎掺和了。

  庆予眨了眨眼睛,思索片刻,点头“寡人纳之。”

  吴升又道“大庸国小力微,可加君令,野人凡愿出战者,斩首一级直升国人,国人之中,辄每年据军功大评,择三十人升国士,国士之中军功卓著者,每年晋三人为大夫。”

  庆予沉吟片刻,问“每年大评?若无军功者如何?凑不齐三十人又当如何?每年晋三人为大夫,是否多了些?”

  吴升道“若无战事,则行围猎,亦可当军功,三十人为定数,无修为亦可为士,每年晋三人为大夫,十年不过三十人,不多。”

  庆予深吸了口气,道“容寡人思之。”

  这是具有颠覆性质的大政,当然要细思,吴升点头答应了,继续提议“臣芒砀山供奉金有象乃炼神境,此番出征州来,屡立军功,君上门士燕华虽为炼气士,但军功亦著,臣请君上拜此二人为大夫。”

  吴升上三策,国君纳了一策,不置可否了一策,如果这一策不纳或是依旧不置可否,那就别提什么拜柱国的事了,何况其中还有自己早就打算拔擢的燕华,当下应允“寡人纳之。”

  吴升辞别出宫,回到庸仁堂,他入宫上策的消息不胫而走,立刻传遍上庸。元司马赶到庸仁堂问他“你这是何苦?再等些时日不行么?非要以此试探国君,国君拜你为柱国决心是很大的,何须试探?你这三策,第一策就得罪人,第二策更是离谱……”

  吴升问“有多离谱?你觉得不应该么?国君登位几年了?人才上升之道虽然比之前强,但强得实在有限,不如此大刀阔斧,怎么扩充国人?怎么吸引四方来投?每年晋三十士、三大夫,十年也才三百士、三十大夫,很多吗?楚吴之国,动辄就是三千士,想在人家眼跟前活下来,不这么干能行?我还嫌少!”

  元司马琢磨片刻,道“你这么一说,还真是……你不是为了试探国君的决心?”

  吴升摇头“我试探这个有什么意义?早一日提出来,早一日让大夫们议论,就算这次不行,我下次再提出来,阻力就会减轻很多。”

  吴升的第二策确实引发了一片争议,有支持,有反对,反对之声还不小。如果不是被吴升说服的元司马力挺,几乎就被搁置了。

  但最终通过的也只是个阉割版,国君诏令,每年晋十士、一大夫。

  这时候,离三国合兵的约期只剩三天,吴升将目光瞄向了虎邑和成山邑。

  7017

  。